尿道炎、尿道周围腺炎和尿道膀胱炎的病因、临床表现相似,此处一并讨论。
女性尿道的腺体在胚胎学上和男性前列腺同源。尿道周围腺位于尿道粘膜下,包绕全部尿道,腺体呈分枝状或盲袋状,汇集成几组腺管,长约0.7—1.2cm,都开口于尿道的远端三分之一处。位于尿道口附近的腺体称为尿道旁腺(或称Skene腺),有一对腺管,开口于尿道末端或尿道口后壁的两侧。当尿道发生感染时,这些腺体可成为致病菌潜伏的病灶,使感染不易根治。
[病因]
急性尿道炎多为淋菌性,非特异性的急性尿道炎多继发于膀胱炎或阴道炎,原发于尿道的很少见,慢性尿道炎则较常见,致病菌主要为大肠杆菌、链球菌或葡萄球菌等。由于女性尿道的解剖特点,很容易被阴道分泌物及粪便等污染,尿道口腺体在正常情况下也常有细菌存在,局部抵抗力减低时,就可发生感染。由于尿道腺管的水肿或瘢痕狭窄,引流不畅,分泌物滞留,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常不满意,感染可反复发作并经久不愈。
[临床表现]
急性膀胱炎时的膀胱刺激症状非常明显,主要为尿频、尿急、尿痛和血尿,但无发热等全身症状。尿痛和血尿多在尿末时为甚,疼痛还可牵涉至会阴部和下腹部,亦可向股部或腰骶部放射。尿道炎、尿道周围腺炎时也有一定的排尿刺激症状,尿道口红肿,作阴道检查可发现尿道增厚,按压尿道两旁,压痛明显。尿道旁腺感染时则表现为尿道口后壁两侧腺管开口处充血水肿,按之有脓性分泌物溢出。
[治疗]
急性期需用抗菌药控制感染(参阅尿路感染节)。慢性期除抗菌药物治疗外,可行尿道扩张和局部按摩,以改善病变部位的血供,扩大腺管的开口,利于引流。尿道周围腺体积脓者应切开引流,可用无齿镊张开尿道口,以泪囊探针插入病变腺管,确认其位置后用虹膜剪将腺管及表面覆盖的粘膜剪开,使腺体能得到充分引流。尿道旁腺积脓者,因其位置表浅容易找到腺管开口而予以切开,也可以切除部分囊壁及覆盖的粘膜,使囊腔敞开得以充分引流。
[下一篇:急性膀胱炎的主要症状 ]
更多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