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心提示:核心提示:治疗肛裂,原则是软化大便,保持大便通畅,制止疼痛,解除括约肌痉挛,中断恶性循环,促使创面愈合。
治疗肛裂的方法是什么?医生告诉笔者,原则是软化大便,保持大便通畅,制止疼痛,解除括约肌痉挛,中断恶性循环,促使创面愈合。具体措施如下:
(一)保持大便通畅
口服缓泻剂或石蜡油,使大便松软、润滑,增加多纤维食物和改变大便习惯,逐步纠正便秘的发生。
(二)局部坐浴
排便前后用1∶5000温高锰酸钾涂液坐浴,保持局部清洁。
(三)肛管扩张
适用于急性或慢性肛裂并不并发乳头肥大及前哨痔者。优点是操作简便,不需要特殊器械,疗效迅速,术后只需每日坐浴即可。方法:局麻后,病人取侧卧位,先以二食指用力扩张肛管,以后逐渐伸入二中指,维持扩张5min。在男性应向前后方向扩张避免手指与坐骨结节接触而影响扩张,女性骨盆宽,不存在此问题。肛管扩张后,可去除肛管括约肌痉挛,故术后能立即止痛。扩张后,肛裂创面扩大并开放,引流通畅,浅表创面能很快愈合。但此法可并发出血、肛周脓肿、痔脱垂及短时间大便失禁,复发率较高是其不足。
对经久不愈,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慢性肛裂可采用以下的手术治疗。
1.肛裂切除术 即切除肛裂及其周围的三角状皮肤,在局麻或腰麻下行梭形或扇形切口,全部切除前哨痔、肥大肛乳头、肛裂、必要时垂直切断部分内括约肌。该法优点是病变全部切除,创面宽大,引流通畅,便于肉芽组织从基底生长,但其缺点是留下创面较大,伤口愈合缓慢。
2.内括约肌切断术 内括约肌具有消化道不随意环形肌的特性,易发生痉挛及收缩,这是造成肛裂疼痛的主要原因,故可用内括约肌切断术治愈肛裂。一般部分内括约肌切断术很少引起大便失禁。方法有以下3种。
⑴后位内括约肌切断术(图1):截石位或俯卧位,在局麻或全麻下,用双叶张开或肛门镜显示后正中肛裂,直接经肛裂处切断内括约肌下缘,自肛缘到齿线,长约1.5cm,内、外括约肌间之组织也应分离,有时也切开外括约肌下部,以利引流。如有炎症肛窦、肥大乳头或外痔,可同时切除。伤口开放,自行愈合。但伤口愈合缓慢,偶有“锁洞”畸形,影响肛门功能不良者,不宜行此手术。
⑵侧位开放性内括约肌切断术:摸到括约肌间沟后,在肛门缘外侧皮肤做2cm孤形切口,用弯血管钳由切口伸到括约肌间沟,显露内括约肌后,用两把弯血管钳夹住内括约肌下缘,并向上分离到齿线,在直视下用剪刀将内括约肌剪除一部分送活检,证实是否为括约肌,两断端结扎止血,用丝线缝合皮肤。该法优点:手术在直视下进行,切断肌肉完全,止血彻底,并能取组织做活检。
⑶侧位皮下内括约肌切断术:局麻后,摸到括约肌间沟,用眼科白内障刀刺入到内、外括约肌之间,由外向内将内括约肌切断,避免穿透肛管皮肤。该法优点:避免了开放性的伤口,减轻痛苦。伤口愈合快。缺点:切断肌肉不够完全,有时易出血。因此该手术只适合于有经验的医生。Marti(1994)主张在侧位皮下内括约肌切断术中将B超旋转探头插入肛管直肠内,在切断肌肉后立即用B超旋转探头检查内括约肌是否已剪断,并能查出其范围,此探头可免除术者手指插入直肠,而帮助手术操作。以上两法都可同时切除外痔和肥大乳头。
(责任编辑:admin)